最新公告
>>文件公告
2017年消费案例大盘点 莎普爱思全季酒店等上黑榜
来源:北京商报 | 作者:sxsmydcp | 发布时间: 2018-03-20 | 3386 次浏览 | 分享到:

  绿色出行偏偏成了押金维权,星级酒店也有不卫生床单,神坛上的苹果不再是品质保障……2017年是消费升级概念普及到民众生活的一年,却也是挑战企业是否践行承诺的一年。一方面,大量消费者享受到了消费升级带来的创新产品和优质服务,另一方面,仍有部分企业和产品打着“消费升级”的噱头追逐短期利益,带来的却是消费权益大断崖。

  药品

  典型:莎普爱思

  夸张营销广告轰炸

  2017年12月,莎普爱思滴眼液广告遭遇医疗人士质疑,指出莎普爱思滴眼液预防和治疗白内障是弥天大谎;是用洗脑式广告进行营销,“坑害”老年人,使其延误治疗、有失明风险。 浙江省食药监局随后对莎普爱思广告内容进行复审,复审期间,莎普爱思全面停播“莎普爱思滴眼液”广告。直到两个月后,莎普爱思整改后的广告内容复播。

  很多药品本身没有问题,但喜欢用夸张的营销手段获取关注度,究其原因,还是多数药品彼此之间无竞争门槛差别:你能治疗的我也能治疗。而对于药品的投入,很多消费者是不计价钱的,这就助长了企业花大价钱买广告的风气——广告轰炸还不算,还要夸张其辞,夺人眼球。

  当然,对于广告监管部门来说,药品广告的甄别又极具专业门槛,如若不是医疗专业人士实名举报,莎普爱思可能也并不会引起反响,这一点值得深思。

  酒店

  典型:全季酒店

  卫生状况层出不穷

  2017年下半年,国内酒店业接连曝出客房卫生恶劣丑闻。杭州快捷酒店环境卫生引发吐槽、济南全季酒店保洁员用毛巾擦马桶,哈尔滨凯宾斯基酒店、哈尔滨香格里拉大酒店、哈尔滨永泰喜来登酒店3家五星级酒店浴巾蘸马桶水擦地等事件的集中爆发极大地触动了消费者的敏感神经,对酒店服务信任大打折扣。

  涉事酒店都会及时声明致歉,并表示将采取措施确保员工能按质量标准执行操作。但此类事件频发,无疑对员工准入制度和酒店管理制度提出了持续挑战。固然存在员工个人行为的原因,但酒店员工培训机制是否健全、监督管理规范是否落实甚至员工薪酬激励机制是否合理,都是导致卫生状况频发的因素。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除了事后严惩,是否也应该协同社会方方面面,进一步完善酒店行业管理规范和创业型监督策略。

  招聘

  典型:BOSS直聘

  “李鬼”公司审核不严

  2017年8月,大学生求职者李文星之死引发了社会关注,也让传销公司虚假招聘浮出水面,并指向BOSS直聘等网络招聘平台。

Copyright(c)2007-2015   陕ICP备07501393
版权说明

  版权所有: 陕西省用户满意度测评中心